2004遠見雜誌專訪
2020/10/01
1.馬上好工作
運動職場人 - 陶建宇
非體育科系畢業, 也能在運動休閒產業嶄露頭角,35歲的馬術教練陶建宇是很成功的例子。
電子科畢業的他,退伍後曾在錢櫃KTV工作一段時間,也當上了主管。卻因為熱愛騎馬的關係,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和薪水,不支薪也要學習馬術。一般人總以為學騎馬需要優厚的家庭背景,因為光是養一匹馬,加上林林總總的設備,不花個上百萬是沒辦法體驗這種貴族式的休閒活動。陶建宇卻剛好相反,沒有豐沛的財力支援,家裡也僅有中等收入,他是在特殊的機緣下投入馬術的活動。
平民愛馬士從學轉教 騎馬的人
可以大致分為三種:一種是有錢有閒,花錢來騎馬;另一種是利用辛苦的工作換取騎馬或接近馬的機會,通常沒有很好的家世背景,可能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個運動,跟教練要求來馬場幫忙,以換取騎馬的機會;還有一種新興的騎警隊,也是以騎馬做為職業。一般的馬術教練,大多是從小就跟著某個教練,以師徒制的方式慢慢培養出來的。不過陶建宇卻是半路出家,從學員轉成教練,那時候他晚上在錢櫃工作,白天去學騎馬。他的啟蒙老師是位掌工師(為馬釘蹄鐵的師傅),很久不曾收學生,卻因為看到他對騎馬的熱愛,風雨無阻地天天到馬場報到,而決定要收他為徒,教他騎馬。
陶建宇回憶自己是在1995年投入這個運動,當時也是台灣馬術運動剛起步的時候,那時的經營模式是一個馬主,加上一個教練,一個出錢、一個出技術,找個場地、搭個鐵皮屋就成了對外營業的馬場,在規模和制度方面沒有現在這麼整齊,也因此馬的素質沒有很好,營業用的馬常常得擠在小小的馬廄,吃不好、住不好,最低的標準就是不要讓客人掉下來就好。
知馬∕有互動有默契
他跟師傅學了2、3年之後,師傅對他說這裡的馬已經沒有辦法再教你什麼了,因為人和馬是互相學習、互相精進的,馬的素質到了一定程度,就沒辦法再進步了。剛好他學馬的永和馬場也被迫關門,馬必須被帶回馬主深坑的山裡,準備發展運動休閒中心,因此他孤注一擲地辭掉了工作,專心投入馬術的運動。那時候的他,甚至沒有領薪水,在深坑山區每天只要看到心愛的馬就心滿意足了。
一般人很難了解,怎麼會有人傻到為了騎馬,連平常的工作都不顧, 甚至於不領薪水地工作?「一般人很少有像我這樣的感受。因為你沒有照顧過馬,你不知道馬的需求。」他從前照顧過一匹得了蜂窩性組織炎的馬,那匹馬因為有點瘋,所以沒有人敢騎牠。陶建宇看牠一整天待在馬廄裡,傷口化膿又難以痊癒,於是每天騎牠出去跑跑,甚至到中藥店買草藥給牠敷,用過各種方法治療,直到看牠消腫後,心裡才鬆了一口氣。
「跟馬的互動不是只有在馬背上而已, 真正的感觸是在你幫牠洗啊、刷啊, 還有受傷的時候照顧牠。」這樣細心的照料,使得馬在看到你,甚至是聽到你的腳步聲時,就出現其他人不會有的反應,像是「吼!吼!」的叫聲。「那是你付出了很多之後才有的東西。」陶建宇說「你會被這種聲音所吸引,是你跟牠之間才有的默契,對牠的責任。」
上馬∕衝破職業版圖
除了愛馬之外,陶建宇也是因為嗅到了趨勢的轉變,才投入這個工作。因為這裡環境小、競爭少,所以有很大的機會出頭。
為了騎馬,他也曾經受到很嚴重的傷害。一次的意外使他從馬背上摔下來,全身癱瘓,躺在床上連電話都沒辦法接。
後來也是靠騎馬才慢慢復建過來。不過復健的這段期間不但學員減少,連收入都成問題。
進入這項工作的門檻雖然低,沒有科系的限制,不過卻不是這麼簡單的,因為對馬匹的知識、在馬背上的控制,還有如何調教,都是很大的學問。十幾年算少的了,一般都是2、30年以上的經驗。
雖然目前他的薪水算不錯了, 不過這份工作是沒有底薪的, 有時候還要自己負擔助理的錢。教練要靠自己的服務態度、教學方法來贏得學員的心。有志從事這項工作的青年,要有從基層做起、破釜沉舟的決心。